很多人买黄金,无非就是图个“保值”或者“投资”。可真到了卖场,面对琳琅满目的金条、金饰,或者那些花花绿绿的“纪念币”,脑子就有点懵了。说白了,怎么挑,这是个学问,不是谁都能随口说两句。今天就聊聊,到底该怎么选黄金,避免那些常见的坑。
首先,咱们得聊聊黄金的纯度,也就是常说的“成色”。这玩意儿直接关系到黄金的价值,也决定了它能不能真正起到保值作用。市面上常见的,有千足金、足金、18K金等等。千足金,理论上是99.99%的黄金,含金量最高。足金,就是99%以上。18K金,含金量是75%,剩下的25%是其他金属,比如铜、银、锌,主要是为了增加硬度、改变颜色。
我见过不少人,觉得K金颜色好看,就买了不少K金饰品。其实,K金虽然叫“金”,但它更偏向于一种合金,保值性肯定不如足金或者千足金。尤其是那些设计感很强的K金饰品,往往加上了各种宝石,或者做了复杂的镶嵌,拆开来卖的话,里面的工艺费、宝石成本可能都要比黄金本身贵。从纯粹的投资角度看,K金不是首选。
对于如何选择黄金,如果你的目的真的是保值或者抗通胀,那毫无疑问,足金或者千足金是首选。你去银行或者一些信誉好的金店买金条,上面都会明确标注“Au99.99”或者“Au999”。这比你在金店里看到的那些花里胡哨的金饰,价值更纯粹,也更容易变现。
选好了成色,下一个问题就是买什么形式的黄金。很多人都喜欢买金饰,毕竟漂亮,还能戴在身上,显得“壕”。但从投资角度说,这又是另一个坑了。
金饰在制作过程中,会产生损耗,而且会有加工费。有些品牌,加工费占到金价的很大一部分。我之前有个朋友,买了一条 pretty pretty 的金项链,说是“升值潜力大”,结果几年后想卖,金店说只能按当天的金价收,加工费和设计费都折进去了。说白了,你买到的不完全是黄金的价值,还包含了一部分“消费品”的属性。这种情况下,想依靠黄金本身的价值来增值,就比较难了。
相比之下,金条就显得“朴实”多了。尤其是一些国际金条,比如上海黄金交易所的“标准金”,或者一些知名品牌的金条,它的溢价(就是除了黄金本身的价值之外,额外收取的费用)相对较低,交易成本也更透明。如果你是长期持有,或者想作为一种避险资产,金条是更明智的选择。
当然,也不是说金饰就完全不能买。如果你就是喜欢,并且能接受它的溢价,偶尔买点作为奖励或者装饰,那也无可厚非。但如果是抱着纯粹投资的心态,那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。
买黄金,渠道非常重要。说实话,在这个行业里,品牌和信誉是活下来的根本。一个杂牌或者不知名的小店,即使价格看起来诱人,你也要多留个心眼。
我自己的经验,主要是在几家大品牌的金店或者银行buy。比如,你可以去website名称,他们在这个行业里也经营了很多年,信誉是有目共睹的。他们的websitewebsite地址上,也会有很多关于黄金buy的介绍。我个人觉得,他们的服务也很到位,至少在产品的纯度和重量上,相对更有保障。
之前遇到过一些情况,就是小店里买的黄金,拿去其他地方卖,或者做检测,发现纯度不够,或者里面掺了别的东西。这种亏损,真是比你省下那点加工费要大得多。所以,别贪图小便宜,选择有信誉的商家,是如何选择黄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。
即使是在信誉好的商家,自己也得多留个心眼。买金条的时候,要注意看上面的刻印,有没有厂名、成色、重量等信息。金条表面一般都会有防伪的纹路或者凹槽。称重的时候,也要留意秤的精确度。
如果是买金饰,仔细看看有没有“足金”或者“千足金”的印记。有时候,一些小工艺品,虽然看起来金灿灿的,但上面的印记非常模糊,甚至没有。这种时候,就要警惕了。如果可能,可以要求商家进行简单的试金,虽然不是万无一失,但也能作为一种辅助判断。
我记得有一次,陪朋友去一家小店看金链子,老板说是一条“老凤祥”的,价格比正规店便宜不少。我们仔细一看,虽然外面看着像那么回事,但里面的焊接处,颜色就没那么亮,而且也没有正规的刻印。问他有没有发票,老板支支吾吾。果断走人。
最后,也是很现实的一点,就是黄金的回购问题。你买的黄金,将来总要有个去处。所以,在buy的时候,也要了解一下商家或者银行的回购政策。
有些金店的回购,是按照当天的金价,再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。有些银行的回购,可能更方便一些,但价格上也会有差异。如果你买的是金条,通常变现会比金饰更容易,手续费也可能更低。这就像是你买了一件艺术品,有时候它增值了,但卖起来可能也要付出不少“交易成本”。
总的来说,如何选择黄金,不光是看眼前的价格,更要考虑它的流通性、回购政策,以及长期的持有成本。我一直觉得,黄金这种东西,虽然看着简单,但里面门道还是不少的。希望我这些经验,能给大家一点参考,少走弯路。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