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士力为什么拆分?”这个问题,最近在业内和一些关注医药行业的投资圈子里,时不时会被人提起。我接触这行也有些年头了,说实话,对于这种大型企业的分拆,大家的看法总是挺复杂的,有赞成的,有担忧的,也有觉得是“拆了更麻烦”的。但要说它为什么这么做,我觉得得从头梳理一下,不能光看表面,得往深了挖挖。
我个人理解,天士力走到这一步,绝不是一时兴起。一个能走到今天的企业,任何重大决策背后,一定是有层层考虑的。很多时候,大家会把“拆分”简单理解为“减负”或者“甩掉包袱”,但这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,而且不一定是主要原因。更核心的,我感觉是它在整个公司战略布局上,到了一个需要调整、需要“重塑”的阶段了。
想想看,天士力最早是以复方丹参滴丸起家,一路做到中药现代化、国际化的标杆。这期间,它也确实积累了不少好的产品线,以及对中医中药的深刻理解。但是,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,尤其是近年来,国家政策的导向,还有市场竞争的加剧,单靠几款拳头产品“打天下”的模式,肯定是要面临挑战的。尤其是,当一个企业的产品线过于多元化,或者说,不同产品线所需的管理模式、市场策略、研发方向,甚至资源投入的侧重点都大相径庭的时候,统一管理反而可能变成一种束缚。
我记得大概两三年前,在一些行业会议上,就有人提出来,大型药企的“大而全”模式,在精细化运营方面可能会遇到瓶颈。你不能要求一个管理团队,既要精通心脑血管领域,又要熟练掌握糖尿病、呼吸系统,甚至还要兼顾一些新兴的生物药或者创新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。这需要的是不同领域的专家,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“基因”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看,拆分,更像是一种“聚焦”,让不同业务板块能有更专业、更独立的运营能力,更容易发挥各自的优势。
具体到天士力,我猜想,它肯定也评估过,现有的一些业务板块,其实需要的运营逻辑是完全不同的。比如说,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代表的经典中药现代化产品,它的市场推广、销售渠道,包括它的监管审批逻辑,跟那些正在研发中的一些创新药、或者说是针对特定疾病领域(比如糖尿病、呼吸系统疾病)的西药,是截然不同的。你用一套体系去管理,很难做到最优。
我记得我接触过一些制药企业,他们的销售团队,对于中药和西药的销售方式,培训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。中药强调的是传承、是经验、是医生的认可,有时候是比较长期的品牌积累。而新药,特别是创新药,更强调的是临床数据的有效性、安全性,以及与国际前沿技术的接轨。这两者如果混在一起,管理起来就非常吃力。一个擅长“温火慢炖”的团队,未必适合“快刀斩乱麻”式的市场推广。
所以,拆分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实体,能够让每个板块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,更有效地配置资源,也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。我见过一些公司,拆分了部分业务后,反而效率提升了,因为决策链条变短了,市场响应速度也快了。这就像一家大饭店,最后可能要分成几个小馆子,各自做自己的招牌菜,反而更能吸引回头客,也更容易管理。
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一点,我觉得是“聚焦核心优势”。天士力在中药领域,尤其是心脑血管领域,确实是有其独到之处,这也是它的根基所在。通过拆分,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好这个核心优势,让它继续发挥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让其他一些新兴的、具有潜力的新业务,获得更独立的发展空间,不至于被原有的核心业务“绑住手脚”,或者说,不能得到应有的资源倾斜。
想想看,如果一个企业旗下有几条产品线,但其中一条是“现金牛”,能够带来稳定的利润,但增长空间可能相对有限;而另一条是处于研发阶段的“黑马”,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,并且风险很高。如果放在一起管理,可能“现金牛”的利润会优先被用来支持“黑马”,但如果“黑马”一旦失败,对整个公司的影响也很大。而如果拆分,就可以让两条线各自有更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风险管控机制。
我记得前几年,很多药企都在谈“管线聚焦”,就是要集中资源,把精力放在最有潜力的几个领域,而不是“广撒网”。拆分,在我看来,也是这种“聚焦”战略的一种具体体现。通过清晰的界定,让每一个业务板块都有更明确的“赛道”,也更容易在各自的赛道上建立差异化优势。
当然,拆分也可能涉及到资源整合的优化。在医药行业,“大宗采购”和“规模效应”是很重要的。但有时候,过度的集权管理,也会导致资源的错配,或者说,无法充分发挥地域性市场的优势。拆分之后,每个独立的子公司,可能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自己的销售网络、渠道资源,甚至在某些区域市场,可以采取更符合当地情况的策略。
我曾经在一个项目里,接触过一家北方药企,他们在南方的销售情况一直不理想。后来,他们稍微调整了销售团队的组织架构,并且给了当地销售负责人更大的自主权,结果业绩立刻就有了起色。这说明,有时候,层层汇报、统一指挥的模式,未必适合所有情况。尤其是在医药这样高度专业化、并且需要精细化运营的行业,给予一线更灵活的空间,可能更容易抓住市场机会。
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,拆分也可能是一种应对策略。当竞争对手在某个领域异常强大,或者说,你的企业在某些特定领域,相比竞争对手没有明显优势的时候,采取更灵活、更聚焦的策略,也许是比“硬碰硬”更好的选择。你可以选择在优势领域加大投入,而在某些相对薄弱的领域,则可以采取更审慎或者更专业化的发展模式。
当然,任何重大调整,都有两面性。拆分看似能带来很多好处,但实际操作起来,也肯定会遇到不少挑战。最直接的,就是“分家”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管理成本,比如新设公司、人员重组、资产分割等等。而且,怎么样才能确保拆分之后,各个板块之间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协作,不至于“各扫门前雪”,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学问。
我见过有些公司,拆分后,虽然业务更聚焦了,但因为内部沟通不畅,或者原有的企业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,反而导致了内耗。或者说,一些过去共享的资源,比如IT系统、人力资源等,拆分后都需要重新建立,这期间的过渡期,可能会影响到日常运营的效率。而且,对于资本市场来说,拆分也意味着要重新评估每一个板块的价值,这个过程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所以,我认为天士力之所以选择这条路,一定是经过了非常审慎的考量,并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都有预案。最终的效果如何,还需要时间来检验,但至少从战略层面看,这是它为了适应行业变化、提升自身竞争力而做出的一个重要选择,这个出发点,我是能够理解的。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