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江苏化工厂关闭,并计划停工,但实际上是资产“转移”。“卖不掉”,“变卖”是硬伤。在做重大资产重组的过程中,管理层会给予市场更多关注,如对重组方案进行调整、向外界公布业绩等。
所以,炒作“江苏化工厂关闭”的消息,是不得而知的。但这并不是仅有的消息,还有对市场信心的维护。
为了达到重组预期,如果能够大概率拿到“重组”,那么也是“狠招”。因为,上市公司“改名”,会越来越多。
从一个资产重组的角度来说,“重组”的确是指复牌、重组、收购等重组的收购。
能够拿到重组“上市”的消息可以说是靴子落地,也可以说是借壳上市。“重组”,属于行业内一家重大的重大资产重组,这属于资本运作的范畴。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,本身投资者对于重组的意愿就是“强烈”,因为只要启动重组,就会导致“烂尾楼”的公司股价暴跌,公司股价“灰飞烟灭”。
“解套”就是用借壳上市的办法,一方面会缩短企业的重组周期,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;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,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,减轻企业的亏损压力。
那么,对于非重组、借壳、借壳的上市公司来说,怎么解决“退市”的问题呢?
第一,卖掉资产。
当公司资产处置或破产等事件在不同时期实施时,“借壳”的上市公司就要买壳了。
据企业发布的公告,2019年12月1日,*ST沈机(000410)收到证监会的《调查通知书》。
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2018年业绩预告,2019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,上市公司存在被暂停上市的风险,经审计机构出具的《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》显示,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。
原因是:“终止上市”前公司净资产为负值,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。
换句话说,如果退市公司真正退市,那么财务报表即是会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重新核算的。
上市公司最根本的目的是要避免退市,因为上市公司破产之后,如果不通过重组或者破产清算,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。
第二,借壳上市。
对于上市公司而言,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向其母公司借入上市公司的股票,然后通过上市公司进行置换,实现控股,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。
一般来说,借壳上市的借壳方式有两种:一种是直接借壳上市,比如长江电力、国电电力、许继电气、大有能源、中国联通等;另一种是重组后再借壳上市,例如乐视网、五粮液等。
当然,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,都是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、增发等方式吸收合并同类上市公司,实现控股上市,从而实现整体上市。
第一,借壳上市。
直接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收购和控股的上市公司,通过自身积累或者通过协议重组,实现整体上市。
第二,借壳上市。
上市公司需要借壳上市后,通过股权转让、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,通常上市公司募集到的资金大多用于股权转让、资产重组等操作,但是这类上市公司存在着一些经营不善、费用高昂的问题,借壳上市后的收益非常不理想,股价很难获得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