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银行批贷后多久放款?”——这个问题,估计不少人在贷款审批过关那一刻,最想知道答案。但说实话,这问题就像问“某某工程多久能完工”一样,给个具体数字,往往不太靠谱。业内有种说法,批了就能放,这话听着是舒服,但实际操作里,那中间的水道,比你想象的要多几分。
很多朋友一听银行说“您已获批”,就觉得钱到手了,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签合同、买车、装修了。我见过不少客户,拿到那张审批函,脸上那表情,简直就像中了大奖。但说实话,那张纸,它只是一个“准予”的信号,距离你账户里实打实地看到那笔钱,中间还有几个环节,得一步步来。
这些环节,说起来也不复杂。首先,银行需要和你签订正式的借款合同、抵押合同(如果是抵押贷款的话)。这个合同,可不是随便签签的,里面条款繁多,关系到你未来的还款责任、利率调整、违约后果等等,需要仔细研读。而且,合同的签订过程,也需要双方(银行和你)的时间配合,不能说你今天想签,银行今天就必须能给你安排好。
其次,如果涉及抵押物(比如房产),银行还需要进行抵押登记。这个过程,需要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去办理,这就要看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效率了。有些城市,流程相对快一些,可能一两天就能办完;有些地方,则可能需要排队,或者遇到一些特殊情况,耽误点时间也很正常。还有,银行内部的放款审批流程,也需要不同部门的签字和确认,比如信贷部门、风险控制部门、财务部门等等,这些都是标准流程,不会因为你急就给你跳过。
说到放款时间,其实很多因素都在“默默”地影响着。就像你开车,红绿灯、路况、加油站,都会影响你的行程。贷款也是一样,有些是你无法控制的,但有些,倒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优化。
首先,贷款的类型很重要。信用贷款、抵押贷款、公积金贷款,它们的审批流程和侧重点都不同,放款速度自然也有差异。一般来说,纯信用贷款,在手续齐全、审批通过后,放款速度相对会快一些,因为省去了抵押物评估和登记的环节。而像房产抵押贷款,虽然金额大、利率低,但抵押登记这道坎,就决定了它不会像信用贷那么“闪电”。
其次,银行内部的放款季和淡季也会有影响。尤其是在年底或者某个特定时期,银行为了完成年度任务,或者因为业务量激增,放款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。我记得有一次,为了一个客户的装修贷款,我们提前准备好了一切,但银行那边恰逢业务高峰期,放款等了好几天,急得客户直催。这种时候,只能做好解释,安抚客户情绪,同时与银行保持良好沟通,看是否有加急通道。
还有,你提交的资料是否齐全、准确,也至关重要。一旦资料有缺失或者不符,银行需要contact你补件,这个过程一来二去,时间就消耗掉了。有些客户,可能对自己的收入证明、征信报告等细节不太了解,提交的材料不够清晰,导致银行需要反复核实,自然就拉长了放款周期。
虽然很多环节银行说了算,但作为贷款经办人,或者说,作为你自己,总有一些可以做的事情,来尽可能缩短这个等待期。当然,不是让你去“拍脑袋”乱催,而是有策略地推进。
第一,就是“盯紧”合同签订。一旦审批通过,第一时间主动contact银行,询问合同的准备情况,并且尽快安排时间签订。别等着银行contact你,你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签约时间。如果合同里有什么不明白的,一定要当场问清楚,别留着疑问,后面再耽误事。
第二,提前做好抵押登记的准备。如果是抵押贷款,在得知审批通过后,就可以主动向银行了解抵押登记的具体流程和所需材料,甚至可以提前去不动产登记中心“踩点”,了解那边的办事效率。这样,等银行通知你去办理时,你可以更从容,也能第一时间推进。
第三,保持与银行客户经理的良好沟通。不是说天天去问,而是适时、适度地去了解进度。比如,合同签完后,可以问一下抵押登记的进度;抵押登记办完后,可以问一下放款前的最终审批流程。让客户经理知道你非常关注这件事,但同时也要表现出你的理解和耐心。一个有经验的客户经理,会根据你的情况,给你一个相对靠谱的预计时间。
我以前有个同事,办事特别细致,每次客户贷款,从头到尾都会主动跟进,客户经理那边,他都很熟悉,知道谁负责哪个环节,什么时候去问最合适。结果他的客户,放款速度普遍比别人快一些,口碑自然也就越来越好。
最后想说的是,大家追求快,但银行更看重“稳”。放款的快慢,其实也侧面反映了银行的风控水平和内部管理效率。作为一个客户,或者贷款中介,我们追求的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,尽可能快的拿到钱,但也不能因为急于一时,而忽视了流程中的一些细节,导致出现新的问题。
我个人感觉,对于大部分常规贷款,从批贷到放款,一般在一个星期到两周是比较正常的范围。当然,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,具体情况,还是要看各家银行的政策、你自身的情况以及你所处的地区。如果银行承诺的时间过长,或者你感觉进度异常缓慢,不妨主动去了解一下原因,看看是否有什么环节是可以优化的,毕竟,这关系到你的资金使用计划。
总而言之,银行批贷后多久放款,这个问题,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。它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过程,涉及银行内部流程、外部环节,以及你自身的配合度。多了解一些,多做一些准备,自然就能少一些不必要的等待和焦虑。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