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泸州老窖是不是有点落后了?” 这句话,我不知道在多少酒桌上、多少行业会议的私下交流中被提起过。作为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了些年头的人,听得太多了。但“落后”这个词,用在泸州老窖身上,总觉得有那么点刺耳,又好像并非空穴来风。很多时候,我们谈论的“落后”,并非指生产工艺、产品质量,而是市场表现、品牌传播,或者说是那种“感觉”上的落后。
要说泸州老窖,很多人脑海里第一反应还是那个经典的“大曲头”,浓香鼻祖的地位无可撼动。从“浓香型白酒的代表”这一点上,谈不上落后。但如果目光聚焦在当下,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品牌渗透力,或者是在某些高端市场的风头,对比某些同样是名酒的竞品,确实会让人产生“落后”的疑问。你看,现在市场上话题性十足的,很多时候是那些懂得玩概念、玩跨界、玩营销的品牌。反观泸州老窖,它的传统品牌形象深入人心,但有时也显得“厚重”有余,灵动不足。
我记得几年前,有一次参加一个行业活动,一位做年轻化营销的同行就私下跟我聊,说他们在做调研时发现,很多90后、00后提到浓香白酒,首选还是五粮液、剑南春,甚至还有一些区域性品牌,而泸州老窖的认知度相对就没那么“主动”了。这背后,其实是市场沟通方式的变迁。传统的广告轰炸、品鉴会,对于年轻一代来说,吸引力大不如前。他们更吃这一套:联名款、限量款、KOL种草、甚至是一些有趣的文化IP植入。
当然,这也不是说泸州老窖完全没做过尝试。我们看到过他们和一些潮牌的合作,也有一些关于文化的挖掘。但效果呢?往往是“叫好不叫座”,或者说是声量很大,但转化到实际buy和品牌忠诚度上,还需要打个问号。这种“感觉”,就容易被解读为“落后”。
说到泸州老窖,就绕不开它的核心资产——浓香型白酒的技艺传承。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,这个招牌是金字招牌,也是一种沉甸甸的包袱。一方面,这奠定了它在品质上的绝对自信,无论从窖池、工艺,还是原料,都有着深厚的积淀。但另一方面,这种“鼻祖”的身份,有时候也会让品牌在创新上显得束手束脚。担心一旦动作太大,会脱离“根”,失去消费者心中那份对传统和正宗的信任。
还有就是产品线的问题。泸州老窖旗下拥有众多系列酒,这本身是好事,可以覆盖不同消费层级。但过于分散的品牌矩阵,也容易让消费者感到困惑。比如,当你想推荐一款泸州老窖时,是说“国窖1573”还是“泸州老窖头曲”?或者现在流行的“1933”?不同的产品,有着不同的定位和目标人群,但市场端的统一声量和品牌形象的凝聚力,却需要更强的合力。
我之前在接触一些市场反馈时,也听到过这样的声音:有些人觉得,泸州老窖的品牌定位,尤其是在核心大单品上,似乎更偏向于传统的商务宴请,而在年轻人日常饮用的场景中,它的存在感相对弱一些。反观其他品牌,它们在“社交场景”的年轻化上,做得更加到位,更接地气。
具体到营销实践,泸州老窖并非没有投入。但关键在于,投入的方式和方向是否与时俱进。过去几年,白酒行业整体都在进行品牌升级和年轻化转型。很多品牌都在积极拥抱数字化,利用新媒体平台,玩转直播带货,或者和年轻人喜欢的IP进行深度绑定。在这个过程中,泸州老窖的一些举措,可能在执行力度和创意点上,未能完全跟上时代的节奏。
我见过的一些案例,是品牌方可能更注重“我有什么”,而不是“消费者想要什么”。比如,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老酒品质优良,就去做老酒的品鉴会。但现在很多年轻人,他们可能对“老酒”的概念不陌生,但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“有趣”的消费体验,一种能够融入他们生活方式的表达。这种沟通上的“代沟”,是需要认真去解决的。
此外,渠道的深度下沉和精细化运营,也是一个挑战。白酒的市场,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市场,仍然是兵家必争之地。泸州老窖在这些市场的渠道触达和消费者互动方面,是否足够深入和精细?有时候,品牌在终端的形象呈现,比如堆头、海报、促销活动,都是消费者最直接的感知。这些细节做得是否到位,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buy意愿。
那么,如何打破这种“落后”的认知?我认为,关键在于如何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,拥抱变革。首先,要更深入地理解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和社交习惯。这不仅仅是做一个联名款,而是要思考如何让品牌文化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共鸣。
其次,优化产品矩阵,清晰化各个子品牌的定位。让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,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泸州老窖。比如,在强调传承的同时,也可以推出一些更具时尚感、更符合年轻人饮用习惯的产品线,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去包装和推广。
当然,营销手段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。拥抱新技术,利用好社交媒体,与头部KOL合作,甚至可以尝试元宇宙、虚拟现实等新形式,但核心依然是要讲好品牌故事,传递品牌价值。而这个“讲故事”,需要的是真诚、创意和对消费者的洞察,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。
总而言之,对于泸州老窖这样底蕴深厚的品牌而言,“落后”或许更多是一种市场认知上的挑战,而非实质性的衰退。关键在于,能否在坚守传统优势的基础上,以更开放、更灵活的心态,去拥抱市场的变化,去与新一代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contact。这其中的挑战不小,但机会也同样存在。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