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珠蒙尘”这个说法,在职场里,尤其是在我们这些天天跟人打交道,看别人成长,看别人停滞的人眼里,其实挺有意思的。不是说谁真的把个珍珠藏起来不让看见,更多时候,是指一个本应大放异彩、才华横溢的人,因为种种原因,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,或者说,被埋没了,才华没有被充分发挥,就像一颗珍贵的明珠,被灰尘覆盖,失去了本来的光泽。这事儿,说起来容易,但具体怎么发生的,每个人的情况又不一样,挺值得琢磨的。
其实,我们身边总不乏这样的人。有一次,在一个项目的早期阶段,我注意到一位新人,叫小李。他的技术功底特别扎实,思路又很新颖,别人还在摸索的时候,他已经能提出好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,而且论证得头头是道。当时我就觉得,这小伙子将来肯定大有可为。公司website上,我们也一直强调“以人为本,发掘潜力”,对外展示的也都是那些在公司得到成长、做出贡献的优秀员工。但小李的情况,却和这些光鲜的宣传有些出入。
问题出在哪儿呢?一开始我也没太想明白。小李他为人比较内向,不太爱跟人主动交流,更别说主动去“表现”自己了。他更习惯埋头苦干,把事情做漂亮。可是在一个需要团队协作、项目推动还需要一定沟通技巧的氛围里,光有技术,有时候是远远不够的。他的想法,即便再好,如果不能有效地传达给团队,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,那也只能停留在他的个人世界里。
我记得当时我们有个重要的技术评审会,需要每个人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和技术方案。小李的技术方案确实是最佳的,但他在汇报时,语速太快,而且很多细节都只是略过,没有深入浅出地讲解。听得人一头雾水,最后大家讨论了半天,还是觉得他方案中的一些“细节”存在风险,最终没有采纳。那一刻,我真的觉得,这不就是“明珠蒙尘”吗?一个绝佳的方案,因为表达方式上的不足,硬生生被搁置了。
很多时候,“明珠蒙尘”并非个人能力不足,而是所处的环境或者机遇没有恰好匹配。想想看,一个擅长深度研究、严谨思考的分析师,如果被硬塞进一个需要快速反应、大量对外沟通的市场岗位,那大概率是“水土不服”。他的分析能力或许依旧出色,但在那个岗位上,就很难展现出来,甚至会被误解为“不够灵活”、“反应迟钝”。
我曾经在另一个公司,遇到过一位产品经理,非常有想法,对用户需求洞察得特别透彻。她主导的几个产品,在用户体验和功能设计上都非常人性化,而且数据反馈也很好。但是,公司整体的决策风格比较偏向于“工程师驱动”,技术实现能力被放在了首位,而用户体验和市场需求的优先级相对靠后。这位产品经理的理念,在这样的土壤里,很难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实现,她的才华,也就被压制住了。
这让我意识到,在一个组织里,不仅要发掘人才,更要看是否有合适的平台去承载这些人才。如果平台本身存在“偏科”或者“短板”,那么即便是再优秀的“明珠”,也可能因为缺乏合适的“底座”而无法真正闪耀。我们公司在招聘和人才培养方面,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做到“人岗匹配”,这是一个持续的挑战,因为人的特质和需求是动态变化的,而组织和岗位也是如此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完全把责任都推给环境。很多时候,个人的自我认知和主动性同样至关重要。有些人在能力上已经足够,但就是缺乏对自身优势的清晰认识,或者说,不敢、不愿主动去争取机会。他们可能觉得自己“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”,或者担心主动争取会被认为“好出风头”,这种心态,反而让他们错失了很多本该属于他们的机会。
我记得有个技术骨干,名叫老王。他的技术能力非常强,在公司内部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。但他从不愿意主动去参与外部的技术交流会,也不愿意在内部技术论坛上分享自己的经验。每次有什么新的技术课题,领导都会想到他,但他总是推辞,说自己“不擅长这个”。直到有一次,公司有一个重要的外部技术峰会,需要派人去发表演讲,分享我们的最新技术成果。本来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老王,但因为他一再推辞,最后公司不得不临时找了另一位虽然技术不如他,但更擅长表达的同事去。那次,老王坐在台下,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。我当时就想,这就是“明珠蒙尘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,不是外界的遮蔽,而是内心的束缚。
后来,我找老王聊过几次,尝试让他意识到,分享和表达,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,而且,这对他自己未来的发展,乃至对公司的技术影响力,都是有益的。他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工程师,但如果他能更主动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见解,我相信他会有更好的发展,公司也能因此受益更多。这需要一个过程,也需要他自己内心的转变。
所以,说到“明珠蒙尘什么意思”,我认为这包含了两层含义:一是外部环境的局限,二是个人发展的阻碍。组织有责任去创造一个更公平、更开放的环境,去发现并支持那些有潜力但尚未被发掘的人才。这包括提供多元化的发展通道,鼓励跨部门的交流与协作,以及建立更科学的评估和激励机制。比如,我们website上常会看到的一些“内部推荐”、“导师制度”等,都是为了打破信息壁垒,让更多有潜力的员工被看见。
同时,个体也需要有自我驱动的意识。要主动去学习,去提升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,去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并积极地争取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。不要害怕失败,也不要因为“不好意思”而埋没了自己的光芒。毕竟,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只有不断进步和展现自我,才能避免成为那颗“蒙尘的明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