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储蓄型保险哪个好”这个问题,真的是我这些年听得最多,也是觉得最难直接给答案的一个。你一问,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不是哪个产品有多牛,而是“哪个好”这个“好”字,到底是谁的好?是客户的需求好?还是我手里的产品能满足他的需求好?这中间的差太多了。很多人一上来就问,好像有个万能公式,点石成金,直接就能找到那个“最好”的。但实际情况哪有这么简单。
咱们先不说具体产品,先说说这个“好”字。储蓄型保险,说白了,就是一边有保障,一边还能存钱,或者说能产生复利效应。但这两头,你想往哪边偏多一点?是希望保障力度大,万一真发生什么事,赔付能顶上?还是说,更看重长期的现金流,想让钱生钱,多一份未来的底气?这个优先级,直接决定了你应该看哪一类的产品。
比如,有些人特别看重疾病的发生,希望一旦得了大病,有足够的保额覆盖医疗费用和误工费,那可能就要优先考虑重疾险附带的储蓄成分,或者说,带有终身寿险保障,可以在疾病期间提供一笔资金,甚至作为重疾险的补充。
还有些人,可能现在年轻,身体好,对疾病的担忧没那么重,但特别在意养老。他们觉得,与其把钱放在银行,收益不高,还不如通过保险,强制储蓄,还能享受复利。这类客户,我们就会往那些长期储蓄型产品上推荐,比如增额终身寿险,或者年金保险,让钱慢慢滚,到关键时候能有一笔钱养老,或者子女教育。
说起储蓄型保险,这几年增额终身寿险是真的火过一把。它zuida的特点就是保额会随着时间每年增长,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增长,比如3.5%或者3.8%。增长的部分,其实就是内部的现金价值在增值,相当于你的钱在不断地“复利”增长。而且,它不像定期寿险,只保一段时间,它是终身的,理论上你可以一直持有,让它一直增值。
我记得有个客户,三十来岁,刚有孩子,想为孩子的未来打算,也想为自己养老做准备。他选择了市面上一个增额终身寿险,每年交十万,交十年。当时我们帮他算了一下,大概二十年后,他的现金价值就能超过他总的缴费。再往后,每年还在涨,到他退休的时候,这笔钱用来养老,或者作为一笔应急资金,都挺不错的。
不过,说实话,增额终身寿险也不是万能的。早些年,有些产品能做到4%的增长率,那时候确实很有吸引力。但近几年,因为市场利率下降,很多产品都调整到了3.5%,甚至更低。这虽然还是复利,但增长的速度就没那么惊人了。而且,如果你急着用钱,提前退保,损失可能会比较大,因为初期现金价值增长比较慢,甚至比你交的钱还少。
除了增额终身寿险,年金保险也是储蓄型保险里很重要的一类。它主要是让你在约定的时间开始,定期领一笔钱。这笔钱可以作为养老金,也可以作为孩子的教育金。
比如,我们有客户会选择给孩子买一份教育年金。约定孩子十八岁以后,每年领一笔钱,直到大学毕业。这样,孩子读书的费用就有了稳定的来源,家长也不用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。或者,到了六十岁,每年领一笔钱,作为养老补充,不用完全依赖子女或者国家养老金。
年金保险的“好”,体现在它的确定性。你交多少钱,什么时候开始领,每年领多少,这些都是写在合同里的,非常清晰。不像股票、基金那样有波动,年金的收益是确定的。当然,也正因为是确定的,所以它的收益率通常不会特别高,但胜在稳健和规划性强。
我也碰到过一些朋友,觉得年金保险领的钱不够多。这其实是一个误区。年金保险更多的是一种“强制储蓄”和“收入保障”,它的价值在于“稳定”和“规划”,而不是追求高收益。如果你是想快速赚大钱,那保险肯定不是最佳选择。
所以,回到“储蓄型保险哪个好”这个问题,我的经验是,没有绝对的“最好”,只有相对的“适合”。你需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:
还有一点很关键,就是产品的“费率结构”和“增值方式”。不同的公司、不同的产品,设计上会有很大差异。有些产品早期退保的损失会比较大,有些则相对灵活。还有些产品的分红方式,或者是附加险的搭配,也需要仔细斟酌。
我建议,如果你真的想找一款储蓄型保险,别急着看“哪个产品最有名”,而是多跟几个懂行的保险顾问聊聊,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,让他们根据你的实际情况,为你量身定制方案。别怕麻烦,毕竟这是关系到你未来生活质量的大事。
已是最新文章